杨广究竟有多昏庸?弑父造反,上位之后,又只顾修建行宫和网罗美女。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,皇子闯入病重皇帝的卧室内,一番诱哄、逼迫均无果,老皇帝欲拔剑杀子,无奈之下,皇子亲手掐死了对自己恩爱有加的亲生父亲,并矫诏顺利登基。 这个片段是民间广为流传的“杨广弑父”故事,也是各大影视作品、演义小说中津津乐道的片段,控诉着这个隋朝末代皇帝的残暴与无情。 杨广,于公元604年登基,谥号隋炀帝,隋朝的第二任皇帝,也是实际意义上的最后一位皇帝。关于他的故事,民间众说纷纭,史书上也争论不一。 在《大业略记》和《通记》中,作者记载的是隋文帝杨坚是被奸臣张衡,以不同的手法所杀害,和我们熟知的“杨广弑父”并不一致。 然而,杨广矫诏登基、逼迫原太子杨勇自杀一事,得到了史学家们的广泛认可,无论父亲的离奇死亡究竟和杨广有没有关系,他也难逃“弑兄”的罪名。 展开剩余81%公元前589年,隋文帝杨广结束了晋末南北朝的乱局,华夏大地又重新归为一统。然而就在公元619年,隋朝就走向了覆灭,结束了他短暂的辉煌。不得不说,隋朝的功绩为后世唐朝的繁荣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。 公元618年,隋炀帝因宇文化及等人兵败被杀,隋朝于次年覆灭,所以说杨广成为了隋朝实际上的亡国之君。 因此,杨广的一生贯穿着隋朝兴衰的历史,这位亡国之君自然而然地会受到后世人民不断的诟病。 隋炀帝杨广究竟有着哪些饱受后世诟病的昏聩荒唐事儿? 杨广不仅背负着“弑父弑兄”的罪名,对待活着的亲人也没有心慈手软。比如说,以巫蛊之术的罪名,将亲弟弟杨秀剥爵软禁,不得与家人相见。 杨广登基不久后的公元612年,杨广下令密招身处婀娜、资质美貌的童女,每年向他的朝廷进攻,以满足其淫欲。 无独有偶,关于杨广色欲熏心的事情在民间流传了更多的说法。在老父亲杨坚病重时,对他的两个美妃起了色心,并强暴了她们,事后二妃衣容不整、满脸是血地去找杨坚告状。 广罗天下美女是杨广的一生爱好,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,从京城到江都,一座座行宫富丽堂皇,且养着众多美女供隋炀帝杨广玩乐。 不仅是已有的嫔妃美人,杨广还令宫女们都穿着“开裆裤”,以供他随时淫乐;臣子向杨广进贡了一辆改装马车,以便杨广随时随地地把看上的美女拉上来风流快活…… 修筑工程和挑起战事方面,杨广也是一把好手。为了满足去江南赏景寻欢的欲望,杨广命人修建运河、打造龙船,如此巨量劳民伤财的事情,几乎每年都会发生。 由于不满足自己的功绩,想要给后人留下“千古一帝”的美誉,杨广经常发动对外战争,以图扩大自己的政治版图,塑造自己的丰功伟绩。不过,很多战争还是取得了不错的结果。 不同于现代社会的制度,那时的民工征调几乎都是强征暴敛,百姓们不仅增加了徭役,而且拿不到什么工钱,还有可能会耽误做农事的日子,士兵们也同样拿不到多少军饷和抚恤金。这种劳民伤财的活动,真是让资本家看了直流泪,奴隶主闻之会后悔。 在“千古一帝”隋炀帝的“努力”下,出现了“天下死于役”的现象,最终农民起义、世家叛乱等事频频发生,隋朝走向了灭亡。 这样一个倒行逆施的隋炀帝,自然成为了大家口诛笔伐的对象,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也体现了杨广罪行的罄竹难书。 杨广真的是这样一个昏庸荒谬的人吗?历史上的故事都是真的吗? 在中国古代封建和奴隶社会,即便有些史官不屈不挠地公正执笔,但也免不了后世统治者会有对前朝统治者无端抹黑的现象,比如商纣王“酒池肉林”的故事,仔细一想就不合常理。 杨广的一生,确实还是建立过不少值得称赞的功绩的,唐朝统治者会因出于政权合法性的考虑,对此有所隐瞒和否认,以至于杨广的形象在后世越来越差。 酷爱征战的杨广,契丹、琉球、交趾等诸多小国,就是在杨广统治时期,通过军事手段纳入了中华版图,也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不小的贡献。 在杨广执政期间,中国的东北和朝鲜半岛出现了一个叫“高句丽”的政权,据考证总数超过了百万,任期发展下去可能会成为日后威胁中原王朝的一个边疆政权。 杨广多次令隋军对高句丽进行征伐,但战果都比较丑陋,其积极作用在于为后世统治者们敲响了警钟。唐朝统治者们也继承了这个战略,多次对其出兵,最终消灭了这个政权,铲除了边疆的隐患。 除此之外,隋朝开始修建的大运河也客观上存进了中国各地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交流,唐朝也延续了下来,并成为现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。天下百姓修筑的大运河,终于摆脱了王侯将相们的一己之私,开始回馈起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。 总的来说,隋炀帝的一生有功也有过,后世学者们普遍认为其是一个偏负面的人物,关于杨广的故事真真假假,很多都已经无从考证了。 但站在天下百姓的角度而言,经历了汉末三国时期的战乱,晋朝只维系了短暂的和平,南北朝的分裂终于在隋朝结束,百姓们渴望得到一个长期的修养生息。 然而隋炀帝杨广的好大喜功,使得百姓们又陷入了苦役与战乱之中,违背了天下百姓们的意愿。又由于其统治不利带来了改朝换代,王朝兴替又是一番浮尸遍野、流血漂橹的光景,百姓们无法获得一个安全富裕的生活,那杨广怎能得到人民们的喜欢呢? 发布于:天津市 |